医护人员见惯了生生死死,会有同情心被透支的一天吗?

医生、护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他们会解救身在痛苦中的病人,他们会抚平受伤者的伤口……这是一个受人尊敬、伟大的职业。过去我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对医护人员也非常尊重。然而现在医闹事件到处现,人们认为,过错双方都有,有不理解医生的病人,也有不同情病人的医生,更多的批评是医生天天见惯了生死,同心情下降。

医者仁心,医生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其实自己也在受着各种心理创伤。

我记得有个医生对我说,有一次,他拼尽全力都没有能挽救一个22岁出车祸的孩子,从手术室出来后,他关上门狠狠哭了一场,几天都处在抑郁情绪中,那年他32岁。

有研究数据显示:86.9%的急救人员表示,他们在目睹病人严重的精神创伤后自己也出现了痛苦。30-39岁的新医生中,90%的人表示他们的家庭生活因工作受到了影响。

人们所受的创伤会使他们更同情别人

在1968年的时候,美国俄亥俄州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叫做Jane Elliott,她为了教小朋友种族歧视的可怕,就在班上做了一个实验:

她对班上的小朋友说,蓝色眼睛(或浅色眼睛)的小朋友们会开始享有特权,像是下课时间可以再延长一些,午餐可以多分一些食物等等,而咖啡色眼睛(或深色眼睛)小朋友们的待遇就比较差,例如做错事会被双倍处罚等等。

没想到才实验到当天下午,蓝色眼睛的小朋友们就已经开始嘲笑并欺负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速度之快让老师觉得很意外啊。

隔天老师将实验颠倒来做,告诉小朋友们现在咖啡色眼睛(或深色眼睛)的小朋友们会开始享有特权,而蓝色眼睛(或浅色眼睛)的小朋友们就会遭受到差别待遇,但没想到这些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们并没有嘲笑或欺负蓝色眼睛的小朋友们,因为他们尝过那种不好的经历,所以产生了同理心,这也让老师觉得很意外。

人们所受的创伤也会使他们同情疲劳

图兰大学创伤学研究所的主任Charles Figley将同情疲劳定义为“一种帮助者会经历的极端的紧张状态,对别人所面对的痛苦的持续关注会给帮助者造成继发性创伤压力。”同情疲劳也称替代性或二次创伤压力,简而言之,是经历过太多次感同身受的同情后出现的淡漠情绪。

Figley表示,从事福利工作职业的人员更有可能受到同情疲劳的影响。

Figley表示:“从事这种行业的人员每天都要给予别人希望,还有富有同情心。当然如果你没有同情心,也不存在会产生同情疲劳感这一说了。如果你能和一个极度痛苦或焦虑的人坐在一起,给予他安慰和解脱的源泉,这就是同情心。这很棒,但真的很难。”

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明白如何通过理解并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给予帮助,相互权衡的结果就是,他们必须自己也要感受和承担一部分的痛苦。

对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照护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这就需要其在面对遭受疾病痛苦的患者时,具有爱心、同情心和同理心。但是这种日复一日的情感投入,也会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同情心疲乏。

所以,我们既要关注病人的安危,也要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不能让他们职业枯竭,同情心枯竭,避免医患矛盾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