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里口吃的申公豹,到底是因为紧张,还是真的得了病?

太长不看版

口吃是一种涉及神经生理、发声器官局部解剖、外界环境压力等多因素的疾病。虽然生活经验和研究都显示环境压力可以加重口吃,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是口吃产生的直接原因。

口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言语训练法和心理治疗法。言语训练是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语速和发声训练。心理治疗则是改变“出现口吃就是失败”的心理,鼓励口吃的人在环境压力下说话。

口吃并不是不治之症,充其量只是会带来轻微生活困扰的小毛病。口吃也不等于“笨拙”和“愚蠢”。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正在热映,导演给其中一个角色申公豹设计了一个“口吃”的特点,制造不少了笑点。有网友看完电影向我们提问:口吃到底是因为紧张,还是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们邀请到胡远东博士给大家科普口吃的相关知识。

一、为什么会口吃?

口吃,在医学上指虽然知道自己想说的确切言语, 但因为不随意的音节重复、拖长或停顿而不能及时说出。口吃一般出现于儿童期,部分口吃患者可以在成年后自愈,成年后仍然不自愈的称为发展性口吃。

口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据统计在中国人中约有1%以上的人口存在程度不同的口吃,史书中也留下了不少名人口吃的记录,比如《史记》就记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成语“期期艾艾”则典出于汉朝名臣周昌和三国名将邓艾。

虽然口吃并不少见,但迄今为止人们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生机制。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就不断提出对于口吃发生机制的各种理论解释,其中既包括属于神经生理领域的“大脑语言优势缺乏”学说,也有偏重心理机制的“心理障碍学说”。

“大脑语言优势缺乏”指的是两侧大脑半球同时发送神经支配信号而不是由优势侧大脑支配,结果会使与言语有关的两侧肌肉发生非同步活动,从而产生口吃。

“心理障碍学说”分析口吃患者与陌生人、上级或异性等交谈时口吃加重,说明口吃的发生和加重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而减轻心理障碍能对口吃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还有“听觉系统异常”、“构音发声肌肉运动障碍”等学说。

近年来随着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手段的发展,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口吃发生时大脑的各种改变,比如有学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手段对发展性口吃患者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支持“大脑语言优势缺乏”学说的观点,并提示口吃可能与额颞叶的异常激活有关。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口吃实际上是一种涉及神经生理、发声器官局部解剖、外界环境压力等多因素的疾病。

电影《哪吒》里说是长期的不自信导致了申公豹口吃,这种处理虽然是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但过度的简化也可能会误导观众。虽然生活经验和研究都显示环境压力可以加重口吃程度,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是口吃产生的原因,只有在那些本来具有易患口吃因素的人中,环境因素才会发生作用。

二、口吃如何治疗?

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几种,一种是言语训练法,即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先以较慢语速和发音技巧控制其说话的节律和韵律等技术,再逐步提高语速至正常速度,还可以使用语言延迟反馈器等仪器进行辅助。

第二大类是心理治疗,即改变“出现口吃就是失败”的心理,不再将其视为不可容忍的错误,通过消除逃避和恐惧的情绪使患者正视口吃这一事实,并使他们勇于在存在环境压力的场景下说话。

总之,口吃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不治之症,充其量只是一种会带来轻微生活困扰的小毛病,历史上记载的诸多有口吃的名人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绝不能将口吃和“笨拙”、“愚蠢”划上等号。随着研究手段的深入,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就能对口吃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进行更加个体化的诊断,并给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