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正常,为何还患癌?

 

近年来,随着癌症的高发与年轻化,人们逐渐意识到防癌的重要性,视体检如空气的人正在逐渐减少,然而,人们也发现,经常有癌症成为常规体检的“漏网之鱼”,一些癌症患者等到中晚期出现症状时才被发现已经回天无力。人们迫切想知道:常规体检能防癌吗?怎么样的体检才能发现早期癌症?

年年体检正常,为何还得癌?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已成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课。不少人相信,体检过关了,就代表健康没问题,起码一年内都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实际上,罹患癌症的悲剧照样在发生……

司机张师傅,40岁出头,1年前参加健康体检,结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头痛,到医院做CT检查,竟然发现是小细胞肺癌晚期,脑转移。

网络工程师李某,1年前也参加了健康体检,结果正常。可最近,他不明原因乏力3个月,面色发黄1周,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癌症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1/3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治愈,然而还有相当比例的癌症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人们不禁纳闷,为何年年体检正常还患癌?

常规体检癌症筛查项目少 检测率低

专家解析: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癌症筛查方面。

此外,健康体检的常规设备难以发现早期肿瘤。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早期难以被B超、X光所看到。例如,体检中人人要拍X线胸片,但事实上,一个只有芝麻大小的肺癌,通过X线胸片是看不到的。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常规体检的防癌作用。

防癌体检是一种针对性强的专业肿瘤筛查

防癌体检是由肿瘤专科医师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针对癌症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全面肿瘤筛查,和普通体检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发现常规体检检查不到的或疏漏的鼻咽、肺、食道、胃、肠、肝、宫颈、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见肿瘤的“蛛丝马迹”。

检查前,医生会通过询问或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被检查者的身体状况、家族遗传史、既往病史等,针对性地为其搭配体检项目。

在体检结果出来后,不仅能告诉你结果阳性还是阴性,还能根据特异性的数据分析出深层次的原因。

谁最需要防癌体检?

通过防癌体检检出癌症或癌前病变的患者有很多,目前癌症整体诊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早期发现”的病例多了,当然这也和癌症病种有关,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人体的癌症有75%是生长在表浅或容易检查的部位,但也有极难早期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不足5%。

防癌体检适用于所有人群。原则上20岁以上的成人即可参加癌症检查,当然高危人群更要重视。

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工作类型、生活习惯、特殊疾病史和家族史等,一般认为95%以上的癌症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大于女性,有不良嗜好及饮食习惯、职业疾病史、特殊疾病史(肝炎、家族性息肉病)及肿瘤家族史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气与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人口老龄化寿命延长等原因,我国癌症死亡率已上升到第1、2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男女老少,任何性别、年龄都有患癌的可能,但患病的危险性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免疫机能逐步衰退)。

研究表明,平均年龄每增加1岁,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约11.44/10万。在不同年龄人群肿瘤发病构成中,65岁以上人群肿瘤发病率所占比重最大,约为55.36%。

老年人谈癌色变,忌讳进行防癌体检因素有很多,客观原因可能与缺乏社会关爱、子女照顾等社会问题有关,主观因素可能与缺乏正确的“防癌意识”有关。

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至少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人们应该破除“谈癌色变”的悲观理念,科学辩证地看待。

随着防癌、抗癌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主动体检,其中知识分子居多,福利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等部门职工是体检的“主力军”。但仍有不少群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退休老年人群,街道社区应增加类似服务;

2、白领、金领们,由于工作过于繁忙,无暇顾及其他;

3、目前城镇和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体检覆盖率还有待提高。

防癌体检需要注意什么?

正确对待,积极配合。检查前应根据体检内容和特殊要求准备:抽血前保持空腹;

育龄期妇女且过去1个月内有性行为、有怀孕可能性者,必须在检查前慎重评估:泻药的服用,X光、CT检查,乳房摄影检查,肠胃镜检查中镇静止痛药物的使用,均可能影响怀孕及妊娠。

若受检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中风、帕金森氏病,以及有过癌症病史或经历过胃切除术,也需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以便针对个别情况做最佳的安排及建议。

检查时注意医生提示,积极配合、主动沟通、表述身体不适情况,增加体检医师的针对性(如近期排便带血,则重点查结直肠)。体检后耐心等待结果,根据体检报告咨询医生是否需行进一步诊治。

防癌体检莫入误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高危致癌因素,提高防癌意识,让我们“防癌于未然”。

附:常见恶性肿瘤针对性体检策略

>>>>

【一、消化系统】

食管癌

高危人群:过烫过快的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Barrett食管、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秦岭、太行山、闽粤赣交界)等。

针对性检查: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增强CT等。50岁以上5-10年做一次内镜或上消化道造影。

胃癌

高危人群:家族史:一级亲属、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萎缩性胃炎、“老胃病”例如胃溃疡经久不愈、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高发地区人群50岁以上人群:如西北地区、东三省、沿海地区等,尤其是有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饮食习惯。

针对性检查:胃镜检查,建议高危人群40开始3-5年一次、一般人50岁开始5-10年一次。

肝癌

高危人群:慢性肝炎(乙肝、丙肝)、肝硬化、长期酗酒、肝癌高发区50岁以上人群、家族史等。

针对性检查: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敏感性很高)、CT。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家族史、长期高脂低纤维素加工肉制品饮食、肠道息肉病史、肥胖与糖尿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针对性检查:肠镜检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纤维结直肠内镜检查或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有高危因素肠镜检查间隔时间可能需要缩短。

>>>>

【二、其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70岁、吸烟史大于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连续吸烟的年数)、当前吸烟或过去15年内已戒烟的人群,肺癌家族史。

针对性检查:低剂量高分辨率胸部CT。高危人群根据情况3-5年复查一次,甚至有人认为重度吸烟等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CT。也建议,没吸烟的健康人群应该在50岁时做一次。其他无创方法还有: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乳腺癌

高危人群:乳腺癌家族史、BRCA1基因突变、月经初潮早生育年龄晚、肥胖、不规范使用雌激素、曾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

针对性检查:触诊、钼靶。30~40岁妇女每1~3年接受乳房触诊检查(自检或找医生),4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增加乳房钼靶拍片检查。

宫颈癌

高危因素:HPV持续阳性,家族史。

针对性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

以上列出了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不是所有人都要做相应的针对性检查,人们应该按照是否有生活习惯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来选择相应的防癌筛查的体检项目。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肿瘤视讯(ID:oncology_doc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