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还能吃吗?

据2017年4月25日新华网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宣布破解的“一批流传甚广的食品谣言”中,第十八条就是关于鱼腥草的:

“2016年6月12日,“希波克拉底门徒”发表长微博《鱼腥草与马兜铃肾病》称,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引发网民热议。”

新闻中提到这一说法源于2014年科普作家方舟子“常吃鱼腥草会导致肾衰竭”的言论。被专家评定为“逻辑推演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

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反被打假了吗?他在推特里竟这样叫板食药监:“…..还敢提我的名字,也不想想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方舟子”与“国家食药监总局”谁的公信力高?….”

1.png

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临床数据显示食用鱼腥草会导致肾衰竭。

虽然这不代表鱼腥草就完全没有肾毒性,但老方作为知名科普作家,应该静下来想想这个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失误之处,而不是这样的自命不凡。

下面我们看一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和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到底谁说的对吧。

毒性机制:

方舟子关于鱼腥草的这一说法出自他的文章 《野菜不是能随便吃的》,关键是其中这段话:

“马兜铃酸在人体内代谢成马兜铃内酰胺,进而与DNA结合,损害肾脏细胞和诱发癌症。鱼腥草不是马兜铃科植物,不含马兜铃酸,但却含马兜铃酸的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实验表明,马兜铃内酰胺也能对肾脏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癌症,其细胞毒性甚至比马兜铃酸还强。”

笔者检索了一下,发现美国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下属的“国家毒理学项目”所出版的《致癌物报告》中马兜铃酸一节关于马兜铃酸的致癌机理也是如此表述,不知道方文中的说法是否源于此。但实际上这一表述是错误的,把反应途径搞错了。目前文献中一般认为马兜铃酸与DNA加成是基于如下机理:

2.png

马兜铃酸分子上的临硝基酸结构在人体内会经过酶促还原,得到六个电子被还原成内酰胺。在得到四个电子后形成的正离子中间体可能不再继续还原,而是走岔路和DNA中的嘌呤核苷酸基团反应生成了马兜铃内酰胺DNA加成物 (dA-AL, dG-AL),从而破坏DNA引发突变。而没走岔路的最终还原产物马兜铃内酰胺不能直接和DNA结合。

马兜铃内酰胺不是马兜铃酸结合DNA的中间体,而是代谢产物。事实上,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出版的《致癌物报告》中关于马兜铃酸致癌机理的表述援引自该机构2008年发布的关于马兜铃酸的报告,但该报告中关于马兜铃酸致癌的机制与前面的表述一致,并不支持《致癌物报告》中的这个错误说法[5]。因此,“马兜铃酸在人体内代谢成马兜铃内酰胺,进而与DNA结合”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为什么有实验显示马兜铃内酰胺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呢?

3.png

仔细看语文状元方舟子实际上用错了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前言不搭后语。老方的本意是关于马兜铃内酰胺的报道都是有肾毒性和细胞毒性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哪怕是只读过《天然产物报道》(NPR)上的大综述,也会立刻发现不少相反的例子。

动物试验里,马兜铃内酰胺I肾毒性强于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内酰胺I无肾毒性都有报道,采用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的体外试验中,也有马兜铃内酰胺无毒或低毒的。

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只能说马兜铃内酰胺I可能有肾毒性。所以方舟子“目前并无实验否证”一说是非常明显的摘樱桃行为。

我们知道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非常普遍。前面提到,马兜铃酸之所以具有肾毒性,是因为它被酶还原生成的正离子中间体能够与DNA形成加成物。体外试验证实了这一正离子中间体也可能通过马兜铃内酰胺的酶促氧化生成,从而与DNA加成并产生肾毒性。但动物试验显示,在生物体内,这一途径相对于马兜铃酸还原生成正离子中间体要困难得多。

 比较一下对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毒性的研究会发现,后者文献数量不及前者百分之一。马兜铃酸的肾毒性被绝大多数文章肯定,而关于马兜铃内酰胺的论文则肯定与否定毒性各自掺半。可以这样说:由于没有发现确定的临床毒性反应,对马兜铃内酰胺的研究不是重点,也并不充分。我们暂时无法准确地判断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是否对人体产生毒性。但目前流行的“常吃鱼腥草会导致肾衰竭,肾癌”一说,是建立在错误和不完整的基础之上。方文用了两个低级错误捏造或是夸大了马兜铃内酰胺的毒性,食药监的辟谣中说方舟子“逻辑推演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这一评价还是相当准确的。

结论

综上所述,食用鱼腥草可能存在较低的,不确定的风险,目前并没有研究清楚。当然,考虑到鱼腥草并非不可替代的食物,问题搞清楚之前,在保证合理膳食结构的前提下少吃甚至不吃鱼腥草不失为一个好的避险选择。

搞清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技术都已成熟,强烈推荐国家食品安全部门进一步立项研究。比方说:提取分离鱼腥草中的几种马兜铃内酰胺类物质,进行系统的体外体内毒性研究来消除生物差异造成的数据矛盾;对鱼腥草食用人群进行相关临床病理统计,包括检查肾功能,测定尿液中的马兜铃内酰胺DNA加成物等等。

感觉这个工作蛮重要的,毕竟老外不吃鱼腥草,还是我们自己尽快动手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