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降压药后要忌口,哪些食物不能吃?列出推荐饮食,不妨试试看

导语: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为了长期控制体内的血压,减少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压药的服用注意事项很重要。主要遵循3个原则。第一点,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用药期间,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决定用药方案,使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控压效果,并且产生的副作用也要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第二点,遵循长期、规律的用药规范,切忌擅自调整药物,甚至停药。第三点就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免因为药物副作用损伤人体内的器官。

不少患者在确诊高血压后,都曾尝试通过生活干预等方式稳定血压,但是效果并不好,最后不得已开始接受药物的降压治疗。但是在服用降压药后却发现,虽然一直在坚持用药,降压效果却不好,甚至还有不少人诱发了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这是怎么回事?

饮食不忌口,在服用降压药后仍然可能出现血压波动

?橙子西柚之类的食物不宜在降压药服用前后食用

这是一件本应该众所周知的注意事项。在西柚、橙子等水果中,含有一种叫呋喃香豆素的物质,可能会影响用药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服用降压药后,可能引发药效减弱,副作用加重的情况。不仅是这种物质,在西柚的中含有的柚皮素也可能导致肝脏中酶的功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酒和含有酒精的制品,在食用后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人们在喝酒之后,都会感觉到发热,身体出汗,这主要是受到人体内血管扩张的影响。喝酒后也会因为血管扩张而出现血压下降。这时服用降压药很可能引发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眼花等问题。但在喝酒后一段时间,血压也会出现反弹式的升高,对控制病情不利。所以,在服用降压药期间,最好不要喝酒,食用带有酒精的食物。

?钠离子含量较高的食物,可能加速血管硬化

腌制食物,茼蒿、芹菜、茴香等蔬菜都含有较高的钠离子。高血压患者相信都知道盐不能多吃,但你知道吗?在一些蔬菜中,本身就可能带有盐分,钠离子的含量非常高。比如茼蒿、芹菜、茴香中的就不少,偶尔吃点没事儿,但经常吃,很可能导致人体内的钠钾失衡,甚至不断的刺激血管,诱发动脉硬化。少吃点含有钠离子的食物,对控制血压有帮助。

?刺激性的食物,可能引发血压升高

刺激性的食物不仅有火锅辣椒一类辛辣的食物,还包括咖啡、浓茶等容易引发人体兴奋的饮品。这些饮品可能在饮用后,导致人体内的神经兴奋,导致长时间的亢奋,增加心脏泵血的动力,从而刺激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在服用降压药前后,最好不要吃这些食物,也不要喝咖啡、浓茶一类的饮品,容易影响药效

如果你平时在服用降压药来稳定血压,在用药前后最好别吃这些食物。而查出高血压之后,这些食物也应该尽量少吃点,都可能在食用后引发血压变化,在大幅度的血压波动下,更容易引发并发症。

查出高血压后,帮你列出推荐饮食清单,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吃的

富含钾元素的香菇、油麦菜、韭菜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因为人体内的钠离子水平过高,在排泄时也会带走一部分的钾离子,从而引发钠钾失衡,这时适当增加钾离子的摄入,能够帮助人体调节血压。而且对心脏、肌肉而言,钾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在人们常吃的香菇、油麦菜、韭菜以及土豆中,钾都比较丰富。

芦丁含量丰富的樱桃、苦荞对保护血管有利

很多人喜欢喝红酒养生,也是听说其中的芦丁比较多,但高血压患者不能喝酒,那么不妨选择芦丁丰富的樱桃、苦荞来代替,大枣、杏子等食物中,也有比较丰富的芦丁,对人体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还能因此预防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等。适当吃点富含芦丁的食物,也对保护血管有好处。

H型高血压建议补充叶酸丰富的西蓝花、玉米、青菜

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大约3/4都是H型高血压,这种高血压患者身上多半存在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问题,而适当补充叶酸能够帮助代谢同型半胱氨酸,并且对稳定血压也有帮助。建议人们平时多吃一点绿叶蔬菜,西蓝花、青菜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必要时还可以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辅酶帮助代谢

豆制品亚油酸含量过高,有助降压

在服用降压药后,豆制品也可以适当多吃点。高血压患者需要避免高油脂食物的摄入,但需要丰富的蛋白质。豆制品中的物蛋白更适合他们。而且其中丰富的亚油酸也对降压有一定的帮助,可适当补充。

总的来说就是,每种药物服用时都有一定的禁忌,想要药物发挥较好的降压效果,就要懂得忌口,前面提到的四种食物,应该尽量避免,而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吃富含这些元素的食物,对控制血压有帮助。

结语:目前临床上采用的降压药比较多,主要有5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利尿剂、交感神经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地平类药物沙坦类以及利尿剂等。为了稳定患者体内的血压,大多数患者都需要长期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体内的血压。而这些药物不仅能够单独发挥作用,起到较好的降压效果,还能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结合不同的降压机制,在相对更小剂量的用药条件下,产生更好的降压效果,并且尽可能少的出现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用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