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呢?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非常快,面临的经济压力也都很大,许多新晋爸爸妈妈在孩子几个月大甚至一出生的时候就要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生产大军中,开始了职场父母的生涯。

职场父母叱咤于办公室和纸尿裤之间,既需要照顾年幼的宝宝,又需要应对职场的压力。很多年轻父母正值事业上升期,工作是非常的忙碌的,经常有爸爸妈妈对我说:”回到家都累得动弹不了了”;“我吃好晚饭孩子都睡觉了,我出门时孩子还没醒呢!”

的确如此,我这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呢?

对于职场父母来说,养家糊口、事业发展和陪伴孩子是同样重要的。因为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即使能拥有很多的物质,内心却始终空了一块。

那么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给予孩子应有的陪伴和关怀呢?

其实只要每天一小时。

有研究表明,爸爸妈妈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专注、投入地陪伴儿童,就能获得较好的亲子关系。一个小时并不要求每天都有、完完整整,比如工作日由于出差或上班时间的问题很难见到孩子的家长在休息日对孩子有完整的陪伴;早出晚归的父母在孩子起床后、入睡前有碎片时间的相处,都能达到日均一小时的。对绝大多数职场父母来讲,这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

当然每天的这一个小时陪伴是需要专注、投入的。边刷手机边看着孩子、边调电视遥控器边敷衍孩子的对话,真的还不如不陪。好比恋人约会时对方一直低头看手机,是不是还不如不约,回家各看各的好。专注的陪伴还需要父母真切地投入自己的感情,并且完全放松,让自己沉浸在与儿童的互动中。只有放松和投入,父母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儿童的种种语言和情感表达,才能和孩子得到愉快的情绪共鸣。有着情绪共鸣的陪伴才能称作有效的,能真正帮助亲子关系建立和儿童心理成长的亲子相处。

至于玩什么,完全可以让儿童自己做主,前提是没有危险、不伤害到人。不少家长觉得儿童的游戏太过单调,一个盒子、一枚硬币、一把勺子、一根棒子、一扇门可以反反复复地捣鼓,于是常常就要中断他们,企图教孩子更复杂的玩法;也有家长认为孩子玩得太幼稚了,上了小学的孩子还要给娃娃过家家,还要看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于是就要制止、引导到所谓的“智力游戏”上。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反而阻碍了儿童的智力发育。因为幼儿的思维过程还不能内化,需要通过反复的动作实践来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律,操练学到的动作过程;而学龄期儿童需要通过多种想象来发展创造性思维。所以中断和制止简单重复的动作和小学生的假扮性游戏,就是中断了孩子的学习和思维过程。

跟着孩子玩,可以非常轻松,爸爸妈妈不用操心下一步干吗,你的宝宝会给你不断地你想象不到的惊喜,带你一步步进入儿童的游戏世界。如果你觉得孩子们的活动有点无聊,不能引起你的兴趣,那么可以想想和朋友一起时你是如何相处的,如果和你一起逛街的好闺蜜有和你完全不同的喜好,如果和你一起买彩票的好基友每次都和你见解不一,那么你也不就是陪伴和支持吗? 为何不能俯下身子,改变俯视的视角和权威的态度,就把子女当成你最好的朋友呢?

当然有一点你需要记住,对任何年龄的儿童,哪怕再小,也需要独立的空间。婴儿就会一个人躺在床上看转动的床铃出神而自得其乐;学步期幼儿有了更强的自强我意识,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选择自己喜好,掌控对世界的自主权;学龄儿童更需要更多的时间发展同伴友谊。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家长你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在孩子的身边,过于形影不离的亲子关系往往有害无利。

1岁前的宝宝没有“客体永久性”的观念,他们认为妈妈不见了就是永远消失了,这是6个月的婴儿开始认人后很难离开妈妈的缘故。这时大人可以用躲猫猫的方式做到短暂多次地离开又回来,让孩子逐步建立起客体永久性,明白物体和人的永恒性。

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逐渐锻炼自我工作和娱乐的能力。比如父母在需要做自己工作的时候告知孩子“因为爸爸妈妈要xxx,你先自己待会儿,并给孩子安排好感兴趣的活动,如对孩子说”你可以先吧这个机器猫拼好”,而且要给孩子心理预期:“等钟的长针指到5,爸爸就来看你拼得怎么样了。“大多数宝宝可以接受这样一种清晰告知后的分离。这样的训练也让孩子明白人之间有着无形的界限,别人是和自己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做各自的事情,让他尽快摆脱自我中心。

对于需要忙于家务的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做是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既陪伴了孩子,又让他理解了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并不需要在做家务或外出购物时让孩子隔绝于此,并不是陪孩子玩他的玩具才是最好的陪伴。事实上,儿童除了需要游戏和想象,也需要融入现实生活,真真切切地知道餐桌上的菜是怎么烧出来的、地上的垃圾每天到哪里去了。

忙碌的职场父母们,现在你们知道可如何找时间来陪熊孩子了吧,事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本文作者:朱雍雍

简介:擅长儿内科疾病、儿童喂养问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和亲子关系的诊治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