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让颈椎背锅!这种头晕跟颈椎没半毛钱关系!

张阿姨最近犯了一个“怪病”。

今年54岁的张阿姨,最近很苦恼。

3天来,她不敢睡觉,每次一躺下,就头晕,天旋地转,恶心想吐冒冷汗。

就算躺好了也不敢翻身,一翻身就再次天旋地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不舒服,白天走路和说话都没有问题。

去了当地的诊所,医生说是颈椎病,脖子活动时把颈部血管压住了导致头晕。然后做了针灸,按摩,牵引等等治疗,结果是:不管用。

由于害怕眩晕发作,张阿姨这几天都是坐在椅子上睡觉,再也不敢靠近床了。

到底是什么病这么奇怪?

其实,这不是什么怪病,不仅不怪,而且非常常见和多发,专业的病名叫: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名字很长而且有点拗口,不过它还有另一个简单的称呼,叫「耳石症」。

没错,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它其实是一种跟耳朵有关的疾病,更准确的说,是「内耳里面管理平衡的器官」出了问题。

耳朵不是接收声音的吗?怎么会和管理平衡,甚至是眩晕扯上关系呢?

你太小看自己的耳朵了!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感受下平时被忽视的耳朵到底有多神奇。

你现在正盯着手机看这篇文章,如果你头部保持不动,手机左右来回移动,你会发现很难看清屏幕上的文字。

现在你换一种方式,手机保持不动,头部左右回来移动,眼睛始终盯住屏幕,你会发现,尽管头在摇摆,但是你仍然可以很轻松的看清屏幕上的文字。

为什么是同样的摆动速度,后者阅读却不受影响呢?这就要归功于内耳里面的一种特殊的器官:前庭感受器。

来看看它长什么样?

image.png

图中可见三个半环形的管道,这个叫做「半规管」。不管你头部怎么转,哪怕再奇葩的角度,这三个管道都可以感知到。

可是,头部除了旋转外,还会随着身体做直线运动,比如你坐上了武汉的公交车,司机一脚油门下去(头部向后加速),一脚急刹(头部向前加速);坐垂直电梯(上下运动),这些方向的变速运动也会被内耳监测到,不过归另一个部位管,叫做「耳石器」。

「耳石器」在哪?就在三个管道的连接处,如下图。

image.png

中间绿色膨大的两个囊就是「耳石器」的组成部分,上面的是「椭圆囊」,感受水平面的直线变速运动(坐武汉公交用的上);下面的是「球囊」,感受垂直方向的变速运动(坐电梯用的上)。

「半规管」加「耳石器」,联合起来就可以感受头部任意方向的复杂运动,然后把这些信息上传到大脑,再联合眼睛、小脑、脊髓这些部位,最终维持你的平衡,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从简单的走路跳跃坐公交,到复杂的体操。

话说回来,

耳石症是怎么回事呢?

刚刚说到「耳石器」,可以感受水平面的直线变速运动。这耳石器里,有一层膜,膜上粘了很多像「小石头」样的东西,如下图。

image.png

image.png

这些膜和膜上的小石头随着头部运动而运动,带动下面的毛细胞摆动,把信号传入大脑。

问题来了,如果有个小石头没粘住,从膜上脱落了,它可能会掉入刚刚说的那三个管道中去,然后就开始搞事情了。

耳石在管道中漂浮,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信号,这种信号往上传,会给大脑造成错觉,会认为你是不是正在做什么剧烈的翻转运动。事实上,你是只躺个床,翻个身而已。这种感知错觉的直观感受就是:

天旋地转,你必须紧抓床栏。

这就是耳石症。

因为这个病只是耳石脱落,虽然眩晕明显,但不会造成严重问题,所以是「良性」的。

因为这个病一般在头的位置改变时诱发,比如躺床,起床,翻身等,所以是「位置性」的。

因为这个病发作时间比较短,每次眩晕一般不超过1分钟,所以是「发作性」的。

所以,它的另外一个更加规范的名字就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这样一解读,是不是念起来特别顺口呢?)

怎么治?

一句话:不打针,不吃药,把石头转回去就好。

既然是石头落入了半规管,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它慢慢地「滚」回原位。

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手法复位」。

这里,要膜拜下两位大师,一个是Epley大师,一个是Semont大师。他们发明的复位方法,拯救了众多耳石症患者眩晕之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还可以机器复位:

目前,手法复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多数人都不需要使用药物,不过,部分人由于眩晕呕吐严重,可以短期使用止吐药。

回到文章开头的张阿姨,经过检查明确是耳石症,做了几次手法复位后,张阿姨的眩晕立即就消失了,也不再「望床兴叹」了。

所以,如果你的眩晕符合以下特点:

每次都在头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诱发,比如躺床,起床,翻身时。

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想吐;但是,眩晕时间短,多数不超过1分钟。

除了眩晕,没有说话不清、看东西重影、手脚麻木乏力等这些情况。

满足上述3条,你很可能就是耳石症了。接下来,可以就诊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门诊,经过医生评估后,看是否可以做手法复位治疗。

再说一次,这个不是颈椎病,别再让颈椎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