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腺癌诊断标准变动,不再纳入肺癌范围,确诊后还需要手术吗?

导语:肺癌一直以来都是癌症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之一,多年位居癌症发病率榜首。在我国肺癌仍然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没有之一。在2020年,新增肺癌患者81万人,而因为肺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71万人,占癌症死亡总量的23.8%,为此,人们提到肺癌总是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

就在一个星期之前,陆先生拿到了他的病情诊断时,上面写着肺部原位腺癌,当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他觉得天都塌了,自己怎么会被肺癌缠身?在网上查了不少信息,看到的都是肺癌死亡率高、肺癌生存期短之类的说法。本以为自己已经没多少时间了。

结果医生拿到报告后,却松了一口气,告诉他,这并不是肺癌,只能算是癌前病变。让陆先生先别紧张。

原位癌不是“癌”?

人们看到疾病的后面带有一个癌字,就会默认为自己患癌了,活不久了。但在2021年的3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进行了更新,诊断肺部原位腺癌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都已经被剔除出了癌症圈,只能算是癌前病变

所谓的原位癌,临床上看来是正常组织受到刺激后,转变为肿瘤细胞的首个阶段,往往是在黏膜上皮细胞内出现非典型性的增生或者癌变,但能够保持基底膜完整。从这一点来看,原位癌其实并不是癌

当原位癌在上皮细胞内产生的病变不断发展,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就会演变为微浸润性或者浸润性癌症。但完成这样的过程,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原位癌生长比较缓慢,大多能够持10年以上的稳定性,避免诱发癌症。

既然原位癌已经不算是肺癌了,还需要手术切除吗?

手术切除并非治疗原位癌的唯一手段。下面就详细讲讲原位癌的治疗。

由于原位癌的诊断标准出现了变动,过去原位癌是癌症的一种,提倡进行的治疗也就是能够根除癌症的手术等治疗。在手术治疗后尽可能将患者的5年无复发率达到100%。

但是在世界卫生组织调整肺肿瘤分类后,原位癌并不属于肺癌,只能算作是癌前病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并非必须要接受手术治疗。

1种情况下,肺部原位癌不建议手术治疗

当患者的年纪比较大、身体素质差,或者存在手术风险较大等情况下,可以由医生和患者一起沟通,结合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采取保守治疗,也能预防非原位癌病变。

提醒:原位癌不是癌,但仍需引起重视

很多人在得知原位癌并不属于肺癌分类后,很容易掉以轻心,觉得它都不是癌症,医生还大惊小怪的,还总劝自己手术切除或者总是去医院检查。

事实上,原位癌有很高的癌变风险,只是耗时比较长。在查出原位癌后,建议患者定期接受复查,通过检查来了解自身的病情。

根据总结来看,原位腺癌在CT检查中可能有以下几种特征:

出现大于1cm的毛玻璃影,但密度比较低;

可能存在毛刺、空泡;

可能有血管通过,但并不会造成血管弯曲;

不存在其他的明显高危特征。

但影像判断只能是经验之谈,确诊原位癌只能是对切下来的病灶进行病理检验才能实现,在临床上偶尔也会出现影像学显示为原位癌,但切下来之后发现是微浸润癌甚至已经出现胸膜侵犯等情况。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更应该及时的接受治疗和诊断,并且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检查。

原位癌治疗后,护理也不容忽视

在临床上,肺部出现原位腺癌是能够在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后,实现完全治愈的,如果能够做好术后的护理,对病情恢复显然也更有帮助。主要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积极咳嗽、观察肺部状况

对患者而言,在接受原位癌切除手术后,积极的咳嗽,能够帮助肺部排出淤积的痰液,避免造成肺内感染,影响肺功能,并且在手术后要观察身体状况,出现胸痛、呼吸异常等情况,都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2、严禁饮酒和吸烟等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在手术后对尚未恢复的肺部造成一定的刺激,甚至还可能诱发肺部损伤,增加肺病风险。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规律的作息,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伤口恢复。

3、术后复查不能少

尽管只是切除了一个癌前病变,胆囊仍然需要在术后注重复查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术后1个月需要进行随访复查,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肺部CT、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肿瘤标志物等。

在检查结果良好的情况下,就是遵照医嘱再定期进行后面的复查,恢复情况不同,复查时间也不同,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总的来看,肺部出现原位腺癌已经不算是一种恶性肿瘤了,只能算作肺癌的癌前病变。针对这种疾病,比较好的处理措施也是在必要时及时的切除,或者采取其他的保守治疗,并且定期进行复查、随访,预防原位癌继续发展,诱发浸润癌。

结语:现在原位癌已经不算是癌症的一种,只能算作是癌前病变,但人们在确诊原位癌后,仍然应该及时采取治疗,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疾病,否则在长期放任不管的情况下,也可能让原位癌发展成浸润癌,威胁健康。